特色空间育人,浐灞国际港里“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教育家杜威曾说:“好的学习环境,应当像空气一样自然,又像艺术一样动人。”浐灞国际港通过精心打造15分钟活力圈、沉浸式艺术长廊、多功能美育工坊等特色育人空间,将美学教育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里,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展品,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美育不局限于课堂,而是渗透在校园的每一处细节。

undefined

西安市浐灞御锦城小学秉承“三品”校园文化理念,匠心打造四大主题育人走廊:“童话镇”“生命城”“科技湾”“艺术林”。苏霍姆林斯基“墙壁会说话”的教育哲思在此生动呈现——每处转角都暗藏知识玄机,每次驻足皆成教育契机。这些浸润式主题长廊超越物理空间,成为润物无声的“第三教室”,让环境育人与文化熏陶在行走间自然发生,完美诠释了“教育无痕,成长有迹”的办学智慧。

一楼“童话镇”:用经典童话沁润童心

旋转的《哪吒闹海》故事板、魔法小屋般的“童话馆”、上百册触手可及的绘本……孩子们在这里不是被动听故事,而是成为童话的“主角”。当小手翻开立体书页,当童声复述神话传说,传统文化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可触摸、可演绎的鲜活体验。“童话是儿童的精神维生素”——在这片彩色天地里,维生素正以最自然的方式注入童年。

二楼“生命城”:在微观世界里读懂生命史诗

蟋蟀鞘翅的纹理、瓢虫斑纹的对称美学、扬子鳄生存密码的互动展板——这里用100+珍稀标本打造了一座“自然博物馆”。孩子们蹲身观察时,学到的不仅是生物知识,更是对生命的敬畏。这份新奇与触动,瞬间点燃了分享的渴望,他们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新发现:“这个七星瓢虫的斑点好整齐,像戴着黑钻石项链!”“我从来没这么近距离看过蝴蝶翅膀,原来翅膀上有这么多彩色的小鳞片,就像撒了一把闪闪发光的宝石!”“以前觉得蟋蟀只是小虫子,现在才知道它的身体构造这么精巧,生命太神奇了!”正如一位教师所言:“当他们透过放大镜看昆虫复眼时,眼里的光比考试满分更珍贵。”

三楼“科技湾”:让大国重器“住”进走廊

双曲夹缝里的力学魔法、飞轮储能装置的能量可视化、以“嫦娥”“蛟龙”命名的班级……科技教育在这里有了“烟火气”。特别设计的“中国航天”互动墙,更让航天精神成了孩子们课间15分钟的“日常谈资”。有学生笑称:“我们的走廊比科学教室还好玩!”

“我们以互动科技装置为触点,让抽象原理‘活’起来,比如飞轮储能演示能量转化。还有墙面的航天图鉴、班级名称的设置,让这些成为孩子们每天耳濡目染的日常。”学校科技教师宋鹏月介绍,“通过这种沉浸式设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科技强国的自豪感。”

顶楼“艺术林”:美育是“玩”出来的

青瓷釉色在灯光下流转,木刻版画记录童真视角,转盘式“黑胶唱片”藏着《广陵散》的韵律——这里拒绝“纸上谈兵”的美术课。在“弈秋棋舍”的落子声中,在自主策展的学生作品前,审美能力自然生长。校长说:“我们要让美成为空气,呼吸即学习。”

学校将美育教育融入每一个角落,让艺术不再是课本上的图片,而是可聆听、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体验,让孩子们在浸润式的艺术氛围中拓宽视野,提升审美修养,在心中播下美的种子。

从平面壁画到立体书卷,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交互,浐灞御锦城小学用空间重构回答着教育的本质之问。在这里,走廊不再是过渡地带,而是认知跃迁的发射台;课间不再是时间碎片,而是解锁成长密码的关键时段。当教育真正融入呼吸的节奏,润物无声便有了最鲜活的注脚,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也正书写着环境育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