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有法 善育有规 | 2025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报道②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并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代表着学前教育进入“有专门法可依”新阶段。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充分彰显了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心和行动,充分保障了儿童权益并指明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充分回应了当下学前教育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

2025年学前教育宣传月以“学前有法 善育有规”为主题,征集案例充分展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西安市教育局积极响应,组织各层级全面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的精神要义,深入探索实践。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具体做法和落实举措......

西安市临潼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晓宇表示:《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破解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临潼区通过构建学前教育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力量,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和管理水平,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能力提升。

2024年设立临潼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室,成立5个乡村教研责任区,聘请11名乡村优秀园长、骨干教师为区级兼职教研员,初步形成了“1+2+8”学前教育教研发展模式,即1所核心幼儿园,2名区级兼职教研员,8所引领辐射幼儿园。通过区级引领推动、责任区级指导带动、园级实践驱动,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乡村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

未来临潼区将以《学前教育法》实施为契机,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奋力开创农村学前教育新局面,切实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筑牢教育根基。

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王细芳表示:未央区为落实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通过强化政策保障、普惠供给、财政支持、教育改革、队伍建设及帮扶机制等举措,打造“六强六助力”学前教育发展新样态,助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安全发展。

近年来,未央区结合人口变化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坚持新建与盘活并举,通过建设一批公办园、回收一批配套园、提升一批等级园、帮扶一批薄弱园、扶持一批普惠园、整治一批无证园等“六个一批”举措,扩大辖区普惠学位供给,构建覆盖城乡的公益普惠体系。

2019年至今,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75%提升至91.49%,公办园占比等量化目标从12.6%提升至66.5%,有效满足群众对普惠办学资源的需求。

让我们走进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倾听园长、教师、家长的心声......

航天城第七幼儿园教师党永红说,《学前教育法》的出台为教师提供了“尚方宝剑”。“曾经,一位家长坚持要求幼儿园开设拼音课,甚至质疑我们的教育理念。”因家长焦虑催生的“超前教育”让党永红陷入两难境地。如何既要满足家长需求,又需坚守教育规律?

党永红说,《学前教育法》回答了她这个问题,法律明令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拼音、算术等小学课程,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她带领幼儿通过“超市购物”游戏学习分类与计算,用“自然测量”探索空间关系,让学习自然发生。通过对法律的进一步学习,党永红邀请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游戏日”,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示游戏中潜移默化的语言发展。

如今,过去质疑的家长不仅成为教育理念的“支持者”,还主动在家长群分享科学育儿经验。“这也让我更加坚定:真正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唤醒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党永红说。

说到《学前教育法》,西安市高陵区安家社区幼儿园园长王晓回忆起了2024年9月的秋季学期。当时教育集团园成立后,王晓成为了西安市高陵区安家社区幼儿园的执行园长。初到园所,每到户外时间,她总是迫不及待地参与幼儿游戏,并对孩子们说“想玩什么材料就去拿。”但孩子们总是说:“老师没有让玩那个!”看到孩子们胆怯的眼神,行动的拘谨,以及与她陌生的距离,让王晓陷入了深思。

经常也会有家长问:“为什么你们老师不给我孩子喂饭?”“为什么以前玩游戏乖巧的儿子,现在满院子跑来跑去?”“衣服总是脏的?”

老师们也私下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自由过火,无规矩,孩子不听话,还学不到东西。”

面对孩子的回答、家长的质疑、老师的迷茫,让王晓不断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幼儿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到底应该坚持孩子们需要的教育还是满足现状的教育?坚定改革之路,我需要做什么?”

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通过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学前教育法。同时,经过了8个月的时间,幼儿园里也在悄然变化。

王晓说,现在的幼儿园里无时无刻都充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打闹声。户外游戏,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游戏计划,选择自己所需材料,创生自己的游戏故事;在社区,孩子们背上画板,带上画笔,用心发现表达大自然的美好;在泥土里,孩子们带上工具,追随蚂蚁的足迹,探索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在工作中,常看见教师与幼儿对话的身影——视线齐平,目光清澈,仿佛法律条文里“尊重儿童”的四个字具象了。此时,她才真正懂得:法律让教育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