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加时” 健康“加分” 快乐“加倍”

<
>


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希望孩子们“心里有阳光、身体能出汗”,为未来打好基础。春季开学后,走进西安市任何一所中小学校园,都能在操场看到师生们畅快活动的场景……

“一上体育课,我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开心……”“体育课增加了,我们的快乐也增加了……”

西安市浐灞第三小学创造性开设“5+5”体育课程模式,全校各班每周开设5节必修+5节选修体育课。必修课程每节时长60分钟,分为1节活力足球课、2节体育活动课和2节运动技能课。而每周的5节选修课时长为30-40分钟,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阳光体育课堂的所有时间和空间完全由孩子们自己支配,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尽情释放童真和天性。老师们则分布在操场的不同点位一边和孩子们欢快游戏,一边保障他们的安全。

2024年11月,浐灞三小将课间时长调整为15分钟,让孩子们能走出教室,在空地上、操场上打沙包、踢毽子,活动场地也“洒满”足球、篮球、跳绳等运动器材供孩子们选择。下课铃响,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奔出”教室,尽情地释放压力,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增进了师生、学生间的友谊,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学校还开设了足球、篮球、健美操、武术与跆拳道,高尔夫、击剑、轮滑、田径、旱地冰壶、空竹等体育社团,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爱好与体能需求。“让校园里少一些‘小眼镜’‘小胖墩’,是我们学校延长体育课,增加活动时间的初衷,首先得保障孩子身体强健,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真正做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浐灞三小副校长王煜表示。

“今年开学之后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们的课间活动时间变长了,能畅快运动的感觉太爽了……”航天城第一小学五年级的王昱嫣说。

春季开学后,航天一小实施了“3+2”和“4+1”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上课内容也不再是简单的跑、跳、投、掷,而是变成了一场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冒险。学校通过创新的“承·健”课程体系,将传统游戏与现代体育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更点燃了他们对运动的热爱。

同时,学校还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差异化的体育课程。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在“老鹰抓小鸡”和“保卫萝卜”等游戏中尽情奔跑、欢笑,高年级的学生则在专业的体能训练中挑战自我,掌握蛙跳、折返跑等技术动作。这种分层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跳皮筋、踢毽子、编花篮,这些80后、90后熟悉的传统游戏,也被航天一小引入课堂,让这些经典游戏在新时代的校园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