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广大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切实做好鸟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爱鸟护鸟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浓厚氛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行动目标
(一)普及爱鸟护鸟知识。通过主题班会、生物课堂、科普实践等活动载体,系统普及鸟类习性、迁徙规律及本地珍稀物种知识,教育学生深刻认识鸟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关键作用,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生态环保意识。
(二)强化行为引导。通过志愿者活动、家校联合倡议等形式,推动学生及家长自觉抵制非法猎捕、交易、饲养野生鸟类行为,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师生及家长的日常行为准则,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示范效应。
(三)营造社会氛围。通过亲子志愿活动、社区宣传等形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机制,广泛传播爱鸟护鸟和生态环保理念,凝聚公众共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同向发力。
三、行动内容
为深化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动鸟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理念入脑入心,各学校组织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鸟类价值、践行保护行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上好一堂鸟类保护课。各学校充分整合科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鸟类保护专题教学内容。教师可结合本地常见鸟类、珍稀物种案例,运用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保护动物名录),教会学生认识鸟类、了解鸟类,深入阐释鸟类在维持生态链稳定、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课后可组织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公园、林地开展爱鸟护鸟实践活动,巩固学习成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保护理念。
(二)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一次爱鸟护鸟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鸟类趣事、护鸟经历,围绕“如何在社区、校园中守护鸟类”“发现伤害鸟类行为的应对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可行性建议,形成班级《爱鸟护鸟行动公约》,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
(三)举办一场科普讲座。邀请科研院所、林业部门专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或高校学者走进校园,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分层设计开展科普讲座。小学阶段以趣味故事、实物标本展示为主,结合卡通图片、互动游戏等讲解鸟类基础知识;中学阶段通过数据图表、科研案例,剖析鸟类生存面临的挑战及保护策略。讲座可设置“鸟类知识竞答”“专家答疑”等环节,发放科普手册、鸟类明信片等资料,提升学生参与感。
(四)组织一场征文绘画比赛。各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我与鸟儿的故事”“守护野生动植物,共建美好家园”等主题征文或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结合实地观察、阅读感悟、旅游观鸟等经历,用文字记录与鸟类的相遇故事,或通过绘画展现鸟类灵动姿态与生态家园。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校内宣传栏、公众号进行专题展示。
(五)开展一次户外观鸟行。利用暑期或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前往本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鸟类栖息地开展观鸟活动。活动前,由老师讲解鸟类识别方法及生态保护注意事项;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记录鸟类种类、行为特征,填写《观鸟记录表》,并结合环境特征分析鸟类与栖息地的依存关系;活动后,组织学生撰写观鸟日记或作文,深化对鸟类生态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六)实施一次校园生物调查。各学校组织学生以校园为研究对象,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拍照记录、标本采集(非破坏性)、文献比对等方式,系统统计校园内植物、鸟类、昆虫等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区域,并绘制《校园生物地图》。学科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调查结果,开展数据分析与讨论,提出增设鸟类投喂点、优化绿化植被等环境改善建议,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校园生态建设实践。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开发区教育局及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爱鸟护鸟行动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抓手,强化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各区县、开发区教育局要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与考核评价;统筹协调林业、环保等部门资源,为学校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持。各学校要成立由校长牵头、德育处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专班,结合校情制定个性化活动计划,将爱鸟护鸟行动纳入课堂教学与德育实践,确保“六个一”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二)强化师资培训。各区县、开发区教育局统筹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分层分类组织开展鸟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题培训。邀请林业专家、生态学者、自然教育导师开展理论授课,系统讲解鸟类生态习性、保护政策法规及前沿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参与野外实践研学,通过实地观鸟、栖息地调研等方式提升专业认知。鼓励教师将培训所学融入科学、生物、语文等学科教学,创新设计“鸟类生态探究”“护鸟主题项目式学习”等课程案例。同时,建立教师爱鸟护鸟教育资源共享库,收录优秀教案、课件、视频等资料,推动教学经验互通互鉴,切实提升教师生态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全方位提升爱鸟护鸟行动影响力。学校通过校园广播播报爱鸟护鸟知识,在宣传栏、走廊、教室等区域设置专题展板,定期更新学生优秀征文、绘画作品及活动成果;利用升旗仪式、家长会等开展主题宣讲,发放《“保护野生鸟类,守护生态家园”倡议书》和爱鸟护鸟相关宣传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开设“护鸟小课堂”专栏,推送科普图文、学生实践活动纪实;组织爱鸟护鸟摄影比赛、短视频创作活动,鼓励师生、家长参与互动传播;主动对接新闻媒体,挖掘活动亮点进行深度报道,营造“人人参与护鸟、共建生态家园”的浓厚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各区县、开发区教育局将爱鸟护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教育纳入年度重要工作内容,加强督导落实。各学校要把“六个一”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校园护鸟小卫士”“生态教育示范班级”等评优机制,激励师生持续深化保护行动,推动爱鸟护鸟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和师生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