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西安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市教发〔2016〕112号

西安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西安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沣东新城教育局、国际港务区社会事业局,直属院校(单位):

为推进落实中、省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及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第二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局组织编制了《西安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一、各区县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行动计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各区县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统筹协调,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尽快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推进《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

三、各区县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均衡、提升教育内涵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信息化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局面。

四、各区县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切实把《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区县教育局、直属院校(单位)要及时将本区域、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报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联系人:柏俊涛 电话:63612911

邮箱: xiandianjiao@126.com

西安市教育局

2016年11月17日

(全文公开)

西安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

(2016-2020年)

为加快西安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及《西安市委市政府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意见》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继续完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充分应用为导向,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以机制创新和网络安全建设为保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为实现全市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理念创新、引领发展。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坚持“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引领教育理念转变,促进教育模式创新,推进管理方式变革,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智慧学习环境、丰富多样的数字教育资源和自主发展、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坚持典型引路,分类部署推进,鼓励差异发展,努力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深度融合、创新引领。通过创新应用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基于技术的教育教学创新和基于数据的精准管理,破解教育公平、个性化教育等难点。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从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良性互动机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二、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我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全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行列。

(二)主要任务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完善。

2016年,全面完成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和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建设。

2017年,全市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及公办幼儿园实现“班班通”和校园网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达到“双高双普”和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标准。

2018年,全市普通高中信息化应用环境达到《西安市普通高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市属高校信息化环境达到《陕西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

2019年,大学区录播教室、在线课堂、智慧课堂全面建成。

2020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终端和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全面普及,基本形成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数字教育教学环境。

2.大学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016年,全面建成西安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市级共享平台,依托平台建成市、区县、学校三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市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

2017年,推进学区内、学区间及跨行政区域大学区间“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推广“强校带弱校、一校带多校”的教学教研组织模式。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化应用活动生成的优质资源规模、质量和共享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9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初步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效益化、优质化发展途径。

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放共享的西安教育公共资源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智慧校园”示范校项目、特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推进微课程、翻转课堂、在线课堂、幕课等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推广云课堂、移动学习、电子书包等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变革。到2020年,遴选确定一批“基础设施条件完备、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师生信息素养突出、创新应用成果明显、引领示范影响广泛”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建成30所中小学、3-5所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示范学校、10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100个特色网络社团和100个优秀学习空间;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能够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培养一大批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智慧教育人才。基本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大规模、普遍性应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推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特教学校、职业学校和高校中的合理应用。营造幼儿园现代化保教环境,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符合视障、听障、智障等残疾儿童少年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改革要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提高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学校资源开发与应用机制,加快学校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建设;推进市属高校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在线开放共享,加速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科研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

4.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6年,建成西安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平台,完成与国家核心系统、省级通用系统对接。

2017年,制订出台《西安市教育数据管理办法》,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有序开放与共享。

2018年,基本建成学生管理类、教师管理类、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信息系统,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支撑教育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评价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9年,基本建成全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完善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2020年,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广泛深度应用,基本实现宏观决策科学化、办学管理信息化、监测评价精准化,有力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重点工程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1.大幅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在全面完成“三通”工程基础上,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网络出口带宽标准,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有条件的教学点接入带宽达4M以上。

2.推进无线校园网建设。探索制定我市无线校园网建设规范,利用无线网、物联网、IPv6等技术对校园网进行升级改造。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性能优异,功能完善,绿色安全,可管可控的无线校园网,大力推进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2020年,实现城镇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

3.创新教育实践室和创客空间建设。根据学校特色,借助图形计算器、人机交互、传感感应、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推进数学、智能机器人、科学探究、3D智能等数字化创新实践室和创客空间建设,构建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 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试点并推广游戏化学习、物联网、可穿戴设备、3D打印等教育创新项目。到2020年,全市50%的小学至少建有1个适用的创新实践室或创客空间,75%的普通中学至少建有1个适用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室。到2020年,市级财政共扶持500个中小学创新实践室建设。

(二)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1.建设智能化的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全面建成贯穿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覆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社区,与国家平台、企业平台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西安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资源海量存储、智能化的采集、信息推送、统计分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为全市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优质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下载、评价、推荐、社交化分享服务。打造围绕各基础应用模块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发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的统一入口,提供多样化的用户接触界面及展示,向第三方应用及资源开放,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环境,构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产业链。

2.创建优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征集和建设与中小学现行教材配套的精品课例视频,重点是微课视频,实现常规课例视频和微课视频对我市中小学主流教材版本所有知识点的全覆盖。开发视频课程的配套参考教案、题库、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拓展课外读物等,基本实现1个知识点配套1个教学视频、1套教学资源包(例如:1份教学设计(教案)、1份习题、1份测试卷、1个课件、1组积件素材等),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优质服务。依托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大集中、标准化、公用化”的全市性资源中心,有效整合及优化全市教育信息化资源,使目前各区县和学校分散自主建设,转变为一体化、一站式、平台化、集约化建设,从根本上消除市、区县、学校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3.构建智慧课堂和在线课堂示范体系。开展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试点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我市已经建成的录播教室和在线课堂的基础上开展智慧课堂示范体系建设,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多终端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试点示范工作。基于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在全市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智慧校园,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个人及机构网络学习空间(如学生空间、教师空间、校长空间、班主任空间、学校空间、教育机构空间等),真正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4.构建以应用为导向的共建共享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奖励推动、优胜劣汰的资源共建机制。通过“区域结对、学校结群、教师合作”的方式,推动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通过“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购买”的方式,拓展资源应用主体的选择空间。制定资源审核、奖励、评估、淘汰等机制,保障资源数量与质量,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开放性、流动性和共享水平,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实施目标。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三大核心要求,按照“创新有亮点、成效可考核、经验可推广”总体思路,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到2020年,全市遴选建设100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形成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新格局,提高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

——实施内容。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主要在基础环境、管理体制、教学应用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示范引领,并围绕教学方法、资源建设、教研活动、应用机制、管理效益、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应用等一个或多个领域深入探索,创新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和应用成果,全面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

——实施办法。按照学校申报,区县推荐,市级遴选确定、示范管理和项目验收的程序,本着“成熟一个认定一个”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每年限额遴选确定一批在全市范围内发挥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引领作用的学校。根据学校创新应用情况及示范推广成效,市级财政将给予示范学校经费资助,重点支持各示范学校进行成果推广和示范引领辐射。

(四)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升工程。

按照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要求,规划建设我市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管理能力。支持市、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依托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在“云数据”基础上,充分进行数据挖掘,实施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全市教育管理、教育决策水平。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构建以学生品质素养、学业成就、身心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开展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保障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结合,探索多样化考试方式和多元化评价方式,以评价改革带动教育变革,深化素质教育。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机构,统筹推进。

调整西安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推进工作办公室,归口管理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各区县教育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要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工作。所有学校要设置信息化管理岗位,规模较大的学校要成立教育信息化业务部门,形成权责明确、统筹有力、有效促进信息化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全市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西安教育电视台要积极承担大学区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推广和运维工作。

(二)落实经费,注重效益。

各区县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运转维护、资源建设和网络安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生均公用经费安排相应资金,专项用于教育信息化工作。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探索市场投入机制,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多措并举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核和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考核,落实责任。

建立教育信息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区县、学校信息化工作推进和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把教育信息化作为考核区县、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在各类创优中实行一票否决。把信息化应用纳入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表彰和学生日常考核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教育信息化月报、督查、通报制度。继续开展区县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到2020年,全市所有区县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达到省颁标准。每2-3年评选一批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强化队伍,提高素养。

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完成一轮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扎实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国培”为引领,“省培”为抓手,“市培”为重点,分层分批完成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人不少于48 学时的全员培训。到2020年,力争所有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所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基本形成管理者教育信息化理念先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过硬,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的信息化专业队伍。

(五)加强监督,安全运行。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办法,形成完善的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健全信息安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技术保障措施。全面推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度,对二级以上(含二级)信息系统进行重点保护,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多层次的网络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信息内容管理和网络安全监控,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关键基础数据的安全,确保全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

西安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6年11月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