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泥”同行 乐在其中 | 美育润心 文化育人⑥

2024年,我市聚力推进“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要求,提出要“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转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我市在积极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示范区工作中,市教育局统筹推进,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区域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利用各类课堂,结合校情开展浸润式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水平和创造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泥塑,俗称“彩塑”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人物、动物……或素或彩,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我市各中小学开设了泥塑相关社团,同学们通过学习捏、塑、雕等技法传承非遗文化感受泥塑魅力。

新城区

新城区新知小学结合陕西泥塑艺术,浸润陕西地方文化,开设泥塑课程,明确课程主题,以主题式课程设计,挖掘美育元素,启发学生大胆发现、表达身边的民俗文化、历史遗迹,实现以美育人。

碑林区

碑林区南门小学“博悟·印记”手工坊专注于泥塑青铜器的研究与教学,让学生了解其历史和工艺特点,利用泥塑材料、工具和技法仿制青铜器。学校通过开展面授工作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作为泥塑传承人。同学们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积极创作,不断创新,深刻感受泥塑艺术。

西安市第八中学通过第二课堂开设泥塑社团,让学生亲身体验泥塑的制作过程。同学们巧手塑形,用一块块雕塑泥,表达自己对美的认知。学校以“泥塑+”方式整合美术、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用泥塑讲述课本里的文物和故事,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碰撞出新的火花。

阎良区

阎良区关山中心小学根据地域特色开设泥塑特色社团。揉、搓、压、捏、切、挖、堆……社团活动中,学生学习泥塑成型的技法和装饰方法,尝试制作简单的器皿、动物和人物形象。学校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沣东第九小学创新性地将超轻粘土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并将其纳入美术课以及社团活动之中。学校专门设置了 “传统文化粘土工坊” 课程,详细介绍多种主题的文化内涵以及相应的制作方法。在创作过程中,学校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背景,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此外,这一课程还与多学科相融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自信。

西安浐灞国际港

浐灞欧亚中学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特邀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传承人王丽为师生们带来非遗体验课程——泥塑制作。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搓、揉、嵌、按、刮等一系列泥塑手法,捏制出形态各异的造型,再通过调色、勾线、描纹,一个个鲜艳明快、活灵活现的泥塑作品展现在眼前。与非遗文化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