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动态 | 灞桥区:四个方面同向发力,促进“双减”落实落地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灞桥区教育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双减”政策,持续发力加强管理,扎实开展督查治理,围绕四个方面同向发力,按下教育提质增效“快进键”,推动“双减”工作走上“高速路”,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双减”工作取得成效。

一、立足课堂教学,守好教育提质增效“主阵地”

面对教育强国战略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灞桥区教育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着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实施具有灞桥特色的自主、平等、合作、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果丰硕。引领东城第二小学探索打造出“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获“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指导纺织城小学积极构建思维型阳光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目前已形成了以“五环六有”为特征的“5S”思维型课堂模式。随着这些成功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在我区的不断推广、深化,各学校纷纷结合实际发展富有特色的课堂模式,课堂改革成果精彩纷呈。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区教育局持续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领导公开课等活动,以赛促教、以研促改,夯实教学常规,深化改革创新,卓有成效地引领着广大教师聚焦教育科研,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育人实效。区进校教研员每周下校指导,开展“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为各学科教师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供科研支持。丰富多彩、创新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越来越生动、丰富、高效而富有活力。

二、加强课后服务,打造学生全面发展“新平台”

各学校积极拓展课后服务渠道,优化课后服务内容形式。一是聚焦认知特征,实施因材施教。立足学生认知成长规律,采取学生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菜单式课后服务模式。开设涵盖艺体活动、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及传授基本生活技能等方面的课程,由学生自主申报,学校集中意见后筛选确定,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二是引入社会资源,培育服务特色。将优质社会资源引入学校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科普活动进校园”“家长进校园”等活动,丰富学生课后服务内容,助推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三是增加实践体验,提升综合能力。开展涵盖体验教育、科技教育、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实现“做中学”;通过手工制作,鼓励学生动手创造,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户外拓展,促进交流合作,释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全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为90.5%。

三、重视作业管理,形成课程作业体系“新样态”

将课程作业管理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支点之一,持续优化课程作业设计、评价与管理,积极探索多元化分层次作业,实现作业“量”的“减法”和“质”的“加法”。指导学校建立“学校、教导处、年级组”三级作业管理模式;实现审核、公示机制,实现作业设计全员化、作业内容菜单化、作业反馈智能化管理;创新作业形式,创编作业合集《乐学集》,打通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通,布置学科综合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各校分别制定《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分层设计、精准布置、精细批改,避免“一刀切”和重复刷题,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在优化课程作业体系,推动各校全面形成课程作业体系“新样态”中,灞桥区教育局还组织开展阶段性工作总结、召开经验交流会、编印“双减”工作经验交流等活动,将各单位在实践中得出的优秀经验做法在全区介绍推广,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率达100%,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四、狠抓校外治理,构建辖区校外培训“新秩序”

围绕群众关切,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净化校外培训环境,维护校外培训秩序,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灞桥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重拳出击、精准施策,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上取得明显成效。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为100%,全区11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实现全流程监管,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各街道组建网格化监管队伍,建立“网格化”治理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日查+夜查”“抽查+联检”等方式,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原则,织紧织密街道、社区巡查网络,加大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治理力度,推进校外培训回归正轨。2021年以来,共出动5377人次,排查机构7205家次,下发《停办通知书》106家次,下发机构治理《通报》8期,下发《整改通知书》5份,维护了辖区良好的校外培训秩序。

“双减”工作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攻坚战、持久战。下一步,灞桥区教育局将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抓好校内校外双线管理,进一步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让教育保持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