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首场“名校+”成果展在陆港启动~

“我的孩子原来是一个腼腆胆小的小男生,现在他胆子变大了、敢发言了。每到周末我在家做饭的时候,他都会来帮我,我觉得这就是好的教育。”6月10日,西安市“名校+”“+校”成果展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举行。学校家长史云峰从孩子入学后的变化分享了自己眼中的陕师大陆港小学“名校+”发展故事。

此次活动是西安市“名校+”“+校”成果展示活动的第一期,由西安市教育局主办,西安国际港务区教育卫体局承办。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纲,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范明以及来自全市各区县、开发区的“名校+”专班负责人及校长代表共同参加。

“名校+”故事 他们讲述

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范明在致辞中表示,国际港务区“名校+”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名校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将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办法、优质的教科研体系成建制一体化融入“+校”,使得“+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口碑迅速提高。

“名校+”怎么“+”?名校理念又如何在“+校”落地?“名校+”总校长、“+校”校长、一线教师和家长从不同的视角,以真实的教育案例为佐证,全方位地向与会者展现陕师大陆港小学“名校+”的教育成果。

陕师大陆港小学“名校+”共同体总校长罗坤从“顶层设计”方面来介绍了“名校+“发展举措:大轮岗让教师们动起来,成建制植入陕师大陆港小学优质办学理念让教育活起来,同工同酬、科学管理让学校优起来......

“+校”校长张小涛是土生土长的水流村人,也是区实验小学(原水流中心小学)的学生,1998年毕业后在学校工作至今已25年。他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从加入共同体的“前期焦虑”“纠结迷茫”到如今“加快脚步”“特色化发展”,让一所生源不断流失的乡村小学转变成家门口好学校的故事。

“现在的课堂才是我理想中的样子!”区实验小学教师陈诚谈到,两年时间里,她对于美育的全部想象一步步成为现实。“体验式美育+浸入式空间”的新模式,让年轻的她找到了教育前行的方向,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点。

区实验小学家长史云峰说:以前,这里的人都想把孩子送出去上学,接受更好教育。现在,实验小学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聊天时的一个焦点话题,我也为孩子能在这么好的学校里读书感到高兴。

“名校+”新发展 他们书写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走进百亩基地,在生活大课中感悟成长,在自然课堂中汲取力量。这里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大课堂。”区实验小学学生向与会嘉宾介绍集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为一体的沉浸式课堂——蓝天下的课堂。

放眼望去,除了劳动实践基地正中央认真听讲的孩子们,蓝天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葡萄架旁那一排排写生画架。

同学们端坐在画架前,将基地美景笔笔勾勒在图画中。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纲仔细端详着孩子们的技法,时不时抬头望着绿油油的葡萄藤蔓比对一番,感叹道:“葡萄藤下画葡萄,这个地方选得真好,孩子们画得也好!这就是理想的教育,以大自然为课堂,让孩子们从自然中找答案,在自然中检验书本的答案,追本溯源地学习。”

在基地食育项目的“网红大灶台”上,同学们大秀厨艺,当起了“小厨师”。现场还有包粽子、磨豆浆、制作糖葫芦、制作棉花糖等多种食育项目,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将课堂的知识用到了田间的实践,学习了真本领,解决了真问题。

“名校+”新探索 他们延续

“共同体办学不是完全复制,而是品质相同,各具特色”。在区实验小学观摩完后,与会嘉宾走进陕师大陆港小学“名校+”共同体成员校——陆港第六小学、陆港第二小学,见证“一长多校”办学新格局。

走进陆港第六小学的“少年科学院·科技梦工厂”,与会嘉宾被眼前的情景所惊艳:“我们经常探讨科学教育是什么样的,这里就是答案。”“少年科学院·科技梦工厂”是陆港六小倾力打造的核心育人空间,共涉及6大学科领域、30多个主题模块、200多个探究体验项目,旨在让孩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逐渐养成科学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知识与观念,拥有科学态度与精神。

在陆港第二小学,以衍纸形式呈现的“西安印象”系列作品得到了嘉宾们的一致赞赏。陆港二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构美育教学新模式,积极打造“以美育人”的美育课程体系,构建多层次美育体系社团,开设有纸艺、书法、国画、创意美术等特色社团,以艺术的形式引导孩子们自由探索,自主探究,去发现艺术规律,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国际港务区以“名校+”工程为抓手,采用增投入、提硬件、多平台等方式,搭建区内“名校+”工程的立交桥和快速路,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下一步,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更强的措施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带动陆港教育事业整体提升,让辖区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